“作為一名醫(yī)生,,最能夠為國家社會民族做貢獻之處,,就在于解決重大、疑難的疾病問題上,。”
——中國工程院院士董家鴻.2020年12月25日
包蟲病,是一種主要流行于我國藏區(qū)的人獸共患的寄生蟲病,,當地人稱其為“蟲癌”,,它威脅著我國5000萬人的生命。中國工程院院士董家鴻將徹底消滅肝包蟲病作為畢生目標,。
在3500米的高原上做手術,、成立行動工作委員會、建立包蟲病清滅計劃……多年間,,董家鴻院士與包蟲病進行了無數次“交鋒”,。也實現了該病高發(fā)地區(qū)青海省的海西州、西寧市包蟲病清零,。
董家鴻院士在病房中查看包蟲病患者情況,。
同心·共鑄中國心組委會供圖董家鴻院士。同心·共鑄中國心組委會供圖
藏族患者:
“感謝董家鴻爺爺,,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藏族女孩旦正措母親因為肝包蟲病不治去世,舅舅,、舅媽和她都患上了肝包蟲病,。13歲時,在孤兒學校的她被確診為肝包蟲晚期,,包蟲已經侵犯了門靜脈,、膽管等器官,瘤體又在肝門,,在青海當地無人可以救治,。
“她的病很復雜,但后來我們在簡陋的環(huán)境下把手術完成的很好,。”2017年7月,,恰在當地義診的董家鴻院士給旦正措做了手術,手術時長7個小時,,直徑近9厘米的瘤體被精準地切除,。
距離這場手術已過去5年之久,董家鴻院士欣慰地告訴健康時報記者說,,這個女孩我印象比較深,,現在是班里的尖子生了。
“寄生蟲侵蝕身體器臟,腹部脹痛,,潛伏期長,、早期不易發(fā)現,患病部位形似惡性腫瘤,,如不及時治療10年病死率達90%以上……這就是可怕的包蟲病”,。 董家鴻院士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包蟲病主要流行于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內蒙等畜牧業(yè)發(fā)達的地區(qū),。
《全國包蟲病等重點寄生蟲病防治規(guī)劃(2016-2020年)》數據顯示,包蟲病主要流行于我國西部農牧區(qū)的350個縣,,受威脅人口約5000萬,,高原地區(qū)人群包蟲病平均患病率為1.20%,局部高達12%以上,。其中,,泡型包蟲病如未經及時治療,10年病死率達90%以上,被稱為“蟲癌”,。
這些地區(qū)往往醫(yī)療條件有限,,無法得到及時治療和手術,甚至出現包蟲病滅全族的情況,。2014年以來,,董家鴻院士每年到青海幾十次,給當地患者進行義診與手術,,那里成了他的“第二個故鄉(xiāng)”,,而他也稱為藏族同胞心中的“保護神”。
董家鴻院士接受健康時報記者采訪時說,,“每年都要去青海,,都會給包蟲病患者免費做手術,這么多年下來,,我已經記不清自己到底做了多少例了,。”但在許多被救的藏族小孩心中,“董家鴻爺爺,,給了第二次生命”,,這名醫(yī)生,一輩子都忘不了,。
如今,,旦正措還參加安多藏區(qū)作文比賽并獲得一等獎,。在獲獎的作文中,她用藏語寫道:“感謝董家鴻爺爺,,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挑戰(zhàn)難題,
開別人開不了的刀,,治別人治不了的病
“開別人開不了的刀,,治別人治不了的病”,從恩師黃志強院士那里承繼的行醫(yī)信條,,董家鴻多年來一直在踐行,。
包蟲病患者病情復雜,手術難度極高,。董家鴻院士將其比喻為,,“把一棵長在腹部根系發(fā)達的‘大樹’連根拔起,,需要徹底清除病灶,。”而這在醫(yī)療條件受限的青海基層,,相關手術基本無法開展,。
董家鴻院士說,“例如在青海,,做超大范圍的手術切除,,需要做血管切除重建、膽道重建的,、體外肝切除,、肝移植的病例,這些當地條件有限,,做不了手術,,往往會轉到北京來。”
青海玉樹州的16歲的保毛和13歲的弟弟多杰就是這樣的情況,,2020年12月4日,,北京清華長庚醫(yī)院,董家鴻院士給他們兩個進行了手術,。保毛和多杰一家人來自青海玉樹州,,以放牦牛為生,住在海波3000多米高原帳篷里,,一個月1800元是他們全家人的收入,。
他們家4個小孩,3個都得了包蟲病,,多杰和保毛病情較重,,“一個是侵犯了右肝,,右肝靜脈,左肝靜脈的一部分也被蟲子包饒了,。另外一個是侵犯了左肝的70%以上,。”當地無法進行手術。
“如果沒有這次公益手術機會,,就是在當地當乞丐,,借錢,再苦再累也要想盡一切辦法把兩個娃娃治好,。”保毛的父親告訴記者,,兩個孩子能順利手術被救得益于董院士在青海進行的包蟲病清零計劃。
治療肝包蟲病是肝臟外科領域世界性的醫(yī)學難題,,尤其是終末期肝包蟲病曾是不治之癥,。2009年,董家鴻院士首次將體外肝切除術應用于終末期肝包蟲病,,體外肝切除術至今能根治終末期肝包蟲的最佳方法,。但董家鴻院士對于包蟲病的研究與突破仍在路上。
“肝包蟲病在我的專業(yè)領域里面很有挑戰(zhàn)性,,這個疾病是世界性的難題,。包蟲病突破后,肝膽外科就沒有禁區(qū)了,,包括移植都沒有禁區(qū),。”董家鴻院士說。
消癥滅瘕,,
青海全省包蟲病即將清零
“院士級別的專家能三次來到玉樹,,親自做手術,針對性幫助我們解決包蟲病防控難題,,董院士是第一人,。”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主任索昂旺毛真誠地說。
董家鴻院士將青海與西藏是解決包蟲病的重點突破的兩座堡壘,。他說,,“這兩個地區(qū)實現包蟲病清零,全國包蟲病清零基本上就成功了,。而青海是最需要我的地方”,。
董家鴻院士說,我本身很喜歡青海的藏族同胞,,覺得他們有很純凈的心靈,。跟他們在一起,說話時他們的眼睛都是透徹,、清澈的,,眼神中充滿著對醫(yī)療資源的渴望的需求,,我就想竭盡全力幫助他們擺脫病魔的侵擾。
多年義診,,走訪青海調研,,董家鴻發(fā)現,防治包蟲病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治病救人,、做手術遠遠不夠。清存量與防新增兼顧并行,,才能真正有效防治,。
從2016年開始,董家鴻院士帶領北京清華長庚醫(yī)院醫(yī)療團隊就開始與青海大學,、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等單位對口合作,,深入到玉樹、果洛,、海西等高海拔包蟲病感染重災區(qū)進行醫(yī)療幫扶,。
2016年7月,“清華長庚國際肝膽云醫(yī)院聯盟”成立,,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在內的26家省級醫(yī)院加盟,,為包蟲病防治搭起線上云通道,。
2019年8月20日,,在中國醫(yī)師協會的領導下,董家鴻院士發(fā)起了“2019-2030包蟲病清滅計劃”,,牽頭成立了包蟲病清滅行動工作委員會,。
玉樹是青海省包蟲病流行最為嚴重的地區(qū)之一,全州平均患病率為3.74%,,高出青海省平均患病率近6倍,。2007年抽樣調查顯示,包蟲病患病率高居全國第三,。
包蟲病已成為疫區(qū)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最難啃的骨頭最易出成績,。經過多年防治努力,,玉樹包蟲病人群患病率由2007年的3.74%下降至2019年的0.7%,包蟲病高發(fā)勢頭得到有效遏制,。此外,,青海省的海西州、西寧市已實現包蟲病“清零”,。
自2016年開展包蟲病防治攻堅行動以來,,青海累計開展人群篩查超500萬人次,,基本實現流行區(qū)常住人口篩查全覆蓋,確診患者1.4萬余例,,免費藥物治療7900多人,,為2800余例患者實施手術治療。
董家鴻院士說,,“目前,,玉樹州還剩100多名患者等待手術,預計今年年中需要手術的患者清零,,完成清存量是有效防治包蟲病的關鍵,。”
長期防控,
國家包蟲病防控的“智庫”
“2020年有效遏制,,2025年基本控制,,2030年基本消除。”董家鴻院士將包蟲病清滅行動的階段目標更加清晰化,。青海之外,,西藏包蟲病清零成為董家鴻院士的下一個目標。
防治包蟲病,,就要實現全域預防和治療一體化,;就要建立分級診療體系,要以包蟲病患者為中心整合醫(yī)療資源,,建立能覆蓋全地區(qū)的層級化健康醫(yī)療體系,;就要建立國家級包蟲病防治研究中心……這些措施即是青海防治的經驗,也將會是西藏防治工作的重點,。
“我們關注的不僅是手術治療,,更關注這種地方病如何能科學精準防控。”為國家衛(wèi)生部門建言獻策,,對各地防治包蟲病進行科學規(guī)劃,,董家鴻院士發(fā)揮著“智庫”作用。
2020年10月21日,,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yī)師協會常務副會長董家鴻倡導下,同心·共鑄中國心組委會啟動了“消癥滅瘕行動”暨同心·共鑄中國心包蟲病防治愛心行動計劃,。該行動的重點內容就是在西藏和涉藏工作重點省以當地龍頭醫(yī)院為站點,,設立手術中心,承擔病人救治手術指導,、科普宣傳和臨床帶教等工作,。
“同心·共鑄中國心”組委會秘書長鄭紅兵介紹,2021年,,我們將在包蟲病高發(fā)地區(qū)開展在線科普知識和專業(yè)救治培訓,,成立同心基金,,用于對因包蟲病而產生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家庭和個人進行救治和救助;在包蟲病高發(fā)區(qū)域成立肝包蟲病研究中心,,開展診治和預防研究工作,。
“作為一名醫(yī)生,最能夠為國家社會民族做貢獻之處,,就在于解決重大,、疑難的疾病問題上。”說到這句話時,,董家鴻院士眼里有光,。
網友評論